石泉县紧扣“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、西北预制菜之乡”发展定位,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,编制“十四五”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和“一图五单”,统筹架构富硒食品(预制菜)产业“四梁八柱”。通过突出目标导向,强化链式思维,沿链而进,聚群而兴,着力推动富硒食品(预制菜)全产业链发展。
安康市石泉县敏锐捕捉后疫情时代“宅经济”“单身经济”以及“把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”等新趋势,满足居家生活、户外旅行、办公加班、防疫救灾等众多场景的安全、便捷、健康餐饮消费新需求,把发展预制菜经济作为新业态市场风口,以创建“石泉食美”公共品牌ip为载体,打造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、西北预制菜之乡。
石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
围绕聚龙头,规划引领建园区
坚持把顶层设计与企业探索相结合,突出市场导向,着力聚龙头建园区。
一是高起点规划。紧扣“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强县、西北预制菜之乡”发展定位,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,编制“十四五”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和“一图五单”(即产业链图谱,政策清单、产业发展问题清单、龙头骨干企业和主要配套企业清单、重点项目清单、可招引的省内外头部企业清单),统筹架构富硒食品(预制菜)产业“四梁八柱”。
二是高标准建设。紧扣特色化、专业化要求,依托石泉经开区,规划100公顷高标准打造百亿级富硒食品产业园,新建预制菜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,统筹推进园区冷链仓储、物流配送、污水处理、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,建成全省首个富硒食品特色专业园区。
三是高质效招商。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前后端,一手抓链主企业、龙头企业招商,一手抓关联配套企业引进。先后引入自嗨锅、王小余食品、瑞锦泉等8家预制菜头部企业和智能厨房设备制造、富硒鱼生产加工、紫茄子加工等关联项目,扶持壮大龙头企业22家,构建起富硒食品(预制菜)龙头企业矩阵。
聚焦提质效,延链补链强产业
突出目标导向,强化链式思维,沿链而进,聚群而兴,着力推动富硒食品(预制菜)全产业链发展。
一是市场导向建基地。坚持“一镇一业一龙头、一村一品一园区”发展思路,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300个、标准化农业产业示范园30个。精准对接县内重点企业需求,采取订单生产、保底价收购的方式,发展蔬菜8万亩,形成了石泉黄花菜、石泉桑蚕茧、草池湾大米、石泉黑猪、柏盛魔芋等一大批“精优特贵”农产品,为富硒食品(预制菜)产业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。
二是科技赋能提品质。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,衔接落实秦创原“政策包”,设立富硒食品研发中心,建成4个富硒食品专家工作站,聘请专家57名,引进人才86名。支持企业与中国农科院、中粮集团等30多所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联合开展科研攻关,研发蔬菜、魔芋、蚕桑、黄花菜四大富硒食品(预制菜)体系,开发蚕桑宴、庖汤宴、鱼宴等系列富有石泉特色的富硒菜品,已转化专利技术100余项、开发产品361个,认定绿色食品a级农产品8个。
三是品牌撬动拓市场。联合深鲨集团实施“百城千店”计划,打造“石泉食美”小碗菜餐饮连锁,培育“石泉食美”公共品牌。坚持展会宣传推广、入驻电商平台、网红直播带货相结合,线上线下开拓销售渠道。推行“门店销售 互联网销售”模式,覆盖全国3000家销售门店、800家连锁店,建成西北最大的富硒黄花菜加工出口基地,形成了覆盖全国、销往海外的网络体系。
突出强保障,紧抓关键聚合力
始终秉持首位产业予以首位支持,推动优质资源向富硒食品(预制菜)产业集中。
一是坚持高位推动。以链长制为牵引,成立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产业链工作专班,统筹力量抓富硒食品(预制菜)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产业配套及品牌培育等工作,形成了保障有力的组织体系。
二是狠抓要素配置。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,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30%以上向富硒食品(预制菜)产业聚焦。树牢投行思维,强化财金联动,向上争取的专项资金、专项债券及产业奖补政策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和企业发展,累计投入35亿元支持富硒食品(预制菜)产业发展。
三是激发市场活力。深化县长营商环境“三本账”、企业帮扶“六个一”等机制,打造“石事帮·泉速办”服务品牌,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截至10月底,全年实现产值53.08亿元,较上年同期增长14%。
责任编辑:王顺利/《新西部》杂志·新西部网
终审:杨旭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