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闻名遐迩的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风景区入口处,有一座高约五米的铜铸雕像,这就是被称为“中国厨师鼻祖”伊尹的雕像。
从2016年开始,由中国厨师协会牵头组织,连续数年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伊尹活动。当地人说,伊尹为合阳人,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食神,厨师行业一直有祭拜伊尹的习俗。
据史书记载,伊尹为夏商时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。同时,他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“名厨”。相传他因善于“以鼎调羹”“调和五味”,而受到成汤的赏识和重用,并最终成为一代名相(商朝的“尹”相当于秦时的丞相)。因而,后世尊称伊尹为烹饪始祖。
《史记》中虽然没有为伊尹单独立传,但在殷本纪中有专门介绍伊尹的文字:伊尹名阿衡。阿衡欲奸汤而无由,乃为有莘氏媵臣,负鼎俎,以滋味说汤,致于王道。或曰,伊尹处士,汤使人聘迎之,五反然後肯往从汤,言素王及九主之事。汤举任以国政。伊尹去汤适夏。既丑有夏,复归于亳。入自北门,遇女(rǔ汝)鸠、女房,作女鸠女房。
2017年,合阳莘村举行了祭祀伊尹活动。(摄影丨史沛鸿)
这段文字译作今日的白话就是:伊尹名叫阿衡。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,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,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,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,劝说他实行王道。也有人说,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,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,前后去了五趟,他才答应前来归从,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做所为。成汤于是举用了他,委任他管理国政。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,因为看到夏桀无道,十分憎恶,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。他从北门进城时,遇见了商汤的贤臣女鸠和女房,于是写下《女鸠》和《女房》,述说他离开夏桀重回商都时的心情。
《史记》中的这段文字,至少说明在司马迁时期,伊尹的故事在民间已有流传,只是版本不同。
在《史记》之前,关于伊尹的种种传说中,《孟子》的记载很有影响:“伊尹耕于有莘之野,而乐尧舜之道焉。”《孟子》还曾记载:“汤之于伊尹,学焉而后臣之,故不劳而王。”可见伊尹还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之师。伊尹教给商汤一些什么知识呢?《孟子·万章》篇道伊尹“以尧舜之道要汤”,“而说之以伐夏救民”。教商汤效法尧舜以德治天下,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。
比《孟子》更早的关于伊尹的记载,来源于甲骨文。据说伊尹活了100岁,去世后以天子之礼陪葬于亳都(今河南省商丘市)。甲骨文中有“大乙(即商汤)和伊尹并祀”的记载。后世奉祀伊尹为“商元圣”。有研究者认为,甲骨文中的“伊尹”“伊”“伊奭”“黄尹”诸称皆指伊尹。
由于商朝有关伊尹的文献极缺,特别是关于伊尹的出生地与故里,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,后人所记载的史料,大多根据《尚书》《孟子》《吕氏春秋》《史记》等书的零星记载推测判断所得,且说法不一。主要传说有四种:其一认为伊尹是空桑人(今河南省杞县葛岗镇空桑村);其二说伊尹为有莘国人(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);其三认为伊尹生于洛阳伊川(古之伊水);其四为山东曹县说,曹县人民政府云顶国际yd官网“古代名人”“古代人物”显示:伊尹为商代有莘人(今莘冢集一带),夏商时期的伊尹,不仅辅弼商朝五代帝王执政,还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享有“中华厨祖”的盛名。
2017年,《光明日报》刊文介绍, 《毛泽东早期文稿》中曾三次提到伊尹。毛泽东写道:“伊尹道德、学问、经济、事功俱全,可法。伊尹生专制之代,其心实大公也。尹识力大,气势雄,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,首倡革命。”
在《合阳县志》(1996年版)中,人物篇“古代人物”第一位就是伊尹,“伊尹,又名伊挚,夏末有莘国(今合阳县 )人,商代大政治家”,“商王成汤三聘伊尹到都城亳(今河南商丘)共谋大业。伊尹精于烹饪,常以调味之理喻王事,成汤视为知音,委以国政”。该县志还介绍,“今百良乡尹庄为伊尹出生地,莘村为伊尹耕作处。三汲、阿场、陌东、陌西等村,留有伊尹遗迹多处。莘村南旧秦庄,有伊尹墓,旧有墓田数十顷;墓前有御道,相传为前代命官省察道。”
据陕西省合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干部史沛鸿介绍,此说法与前人著述一脉相承。2001年出版的清人孙酉峰编撰、今人王士哲校注《郃阳县全志》载,“商伊尹,史记无传。孟子谓‘(伊)尹耕于有莘之野,而乐尧舜之道焉。’盖有莘人也。殷本纪,伊尹,名阿衡。处士,汤使人聘迎之,五反后肯从汤,言素王及九主之事。汤举任以国政。”“邑之人物,始于伊尹者,商以前,不可考已。”
《嘉靖郃阳县志》所述内容大致相同。其中记载,伊尹庙位于县东南四十里城村、伊尹墓位于县东南二十里秦庄头,与后人鲁彦所记相符。鲁彦在《关中琐记》中写道,《合阳县全志》云:“尝稽唐尧时,鲧取有莘氏女,而夏启以莘封支子。殷初,伊尹耕于其野,后为周太姒所生国。《诗·大雅》云: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,在洽之阳,在渭之涘,文王嘉止,大邦有子。据此,则唐虞夏商之世,合阳为莘国明矣。”所以现在合阳的东北区有伊尹墓,东区有太姒墓、帝喾墓。
合阳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史耀增说,今合阳县百良镇的伊尹广场就是以伊尹名字命名的,距离百良镇街道不远的莘村,据说就是伊尹墓所在的地方。史沛鸿证实说,莘村附近曾发现清代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伊尹墓碑。伊尹墓在合阳也有两说,一说在秦庄头,一说在莘村。这两个村子相距约30公里,伊尹的墓址到底在哪里,尚无定论,也无法考证。“年代太久远了,伊尹那个时代,附近大多数村子应该都还没有(形成)。”史沛鸿说。
史沛鸿告诉笔者,百良镇百东村的伊尹后裔曾举行过祭祀伊尹的活动。合阳籍伊尹研究者李军目前正在积极努力,将流传在合阳的“伊尹的传说”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李军认为,伊尹一生,建树非凡。在我国几千年烹饪历史发展的长河中,曾经出现许多有名望的厨师,帝尧时代的彭祖、夏朝少康、春秋时期易牙、南北朝时代詹王等等。这些厨师各有所长,而且在烹饪技术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。但伊尹的烹饪技术及其烹调理论等方面均远胜于他们,他从庖厨到贤相,从治厨到治国,创立“五味调和”理论,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,奠定了中华烹饪的起源和基础,被尊为中华烹饪始祖。
近年来,合阳县委、县政府将“伊尹故里、诗经合阳”作为宣传重点,积极开展伊尹文化的挖掘研究工作,推动了合阳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责任编辑:王顺利/《新西部》杂志·新西部网
终审:杨旭民